不生的佛心
— 盘珪永琢 (Bankei Yōtaku)
讲到盘珪禅师,就不能不提他的“不生禅”,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禅法,它让人感到广阔无垠、恬情淡泊,却又是富于大众性,平凡中带有特殊的味道。不像一些人现代的禅家,拼命教人坐禅呀!坐禅呀!好像非经过坐禅的形式才能了解禅似的——如此拘泥不通,反而使得我们这些上班族与禅的因缘愈来愈远。
盘珪禅师所提倡的“不生禅”,可以说是我们上班族的一大福音。听到“不生禅”三个字,就让人直觉这是我们可以做得到的,经由它可以让我们顺利地进入禅的世界。
盘珪永琢(一六二二——一六九三),是江户时代临济宗的高僧。他主张废除公案直接参入不生不灭的佛性,这就是“不生禅”(不过盘珪禅师自己这样称呼,而是后世的人所冠上的名称),当时许多君主因为敬慕他的大名而皈依三宝。据说跟从他学法的道俗弟子共有五万人之多。
以下在内容是节录自《盘珪禅师法语集》来说明禅师的“不生禅”(译文):
现在我想告诉各位的是,有一样东西我们与生俱来的,没有别的,就只有一颗佛心。这颗佛心是不生而且灵明的。因为不生所以万事调和具足。这个不生所以调和具足的证明是:各位瑞面向我这里,专心凝神地在听我的演讲时,你们的耳朵虽然也同时听到了后面的鸟啼声,却不会起心动念去分别声音是乌鸦的叫声或地麻雀的叫声,这就是以不生的佛心去听闻。像这样,万事万物因不生而具足调和。这就是不生的证明。如果当下能以这颗不生而且灵明的佛心自处而决定疑堵塞,此人既是活佛如来也。因为能以佛心自处的缘故。所以我们这个宗门就称为佛心宗。
在座的各位,你们面向这里而坐,却没有分别后面种种声音是乌啼或是雀叫,是钟响或是鼓鸣,是男声抑是女声,是大人的声音还中小孩子的声音等等,各位只听得是各种的声音,了了分明却无分别,这就是灵明的德用也,所谓佛心是不生而且灵明的,这就是灵明的证明。
我们人人皆生而有“佛心”。这颗“佛心”在传统的佛学名相上称为“佛性”,也就是成佛的可能性。即使我们这些凡夫也是一生下来即具足了佛性,所以凡夫也能成佛。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了佛性,则凡就不可能成佛了。……这是传统的佛教教义。
盘珪禅师将“佛性”称为“不生的佛心”或“不生”,如果说得更明白的话,就是“不生不灭的佛心”之意,也可以说是“超越生灭的佛心”。不过,盘珪禅师之所以不说“不生不灭”,而只说“不生”,他以如下的理由说明之:
然而,我之所以说“不生”而不说“不灭”,是因为已经不生之物何来不灭?既然说不生,也就是说明了不灭之理,所以再多说不灭也是徒劳无益的。自古以来经论中多以不生不灭称之,然而却无所证明它的病理。因此大家只是记得不生不灭,却不明白决定不生之理。
我们每个人因为拥有一颗“不生的佛心”,所以我们能够听见乌鸦的嘎嘎声与麻雀的喳喳声,像这样“如实知见”——对万事万物所呈现的形态能够如实知、如实见,了了分明而不起分别,这就是佛教所谓的觉悟。如果我们能以这颗“不生的佛心”却了知这个世间万物,那么还有什么需要去烦恼担忧的呢?
只要大家能够究极这颗灵明、不生的佛心决定不疑,以不生的佛心自处者,即可说是从今日起尽未来 际的佛如来。如果“佛”只是一个名相,那么悟得不生之理的人就是居于诸佛之根本。不生的佛心为一要之本、一切之始。没有不生,就没有一切之本,万物也无所为始,所以说不生之佛心是居于诸佛之根本。
可以说如果能够了解盘珪禅师所谓的“不生”这真义即可成佛,甚至在了知当下就是佛了。
今天在座的各位,无一人是凡夫俗子。因为在座的各位都拥有一颗不生的佛心。如果有自忖是凡夫者就请出去吧!让我们瞧瞧究竟是什么样的凡夫,然而这实在是一件相当遗憾的事……。
好!虽然在座的各位无一人是凡夫俗子,可是如果你现在从座位上起立走到门口,正要跨出门槛之时,有人迎面而来,不仅阻挡了你的去路而且还故意将你撞倒,你因而勃然大怒,这时以“修罗(注一)之心”替代了佛心,马上从佛变回凡夫。
一切的颠倒迷妄都是如此,为了贪取对自己利益之事物与他人斗争,这时修罗心替代佛心而迷失自我,不管再大的利益都是枉然的。如果能够不贪著、不迷恋自身有利益之事物,只是依凭著佛心自处,不管外在事物如何,都不会迷失自我。这就是所谓的以常住不生之佛心自处的缘故。因此如果能够决定了悟不生之佛心,在这了悟的当下便可以称得上是活佛如来。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盘珪禅师与一位僧人之间的问答。问答的内容虽然稍冗长,但是为了令读者能充分明白所谓“不生禅”的实践方法,因此笔者尽量不加任何省改删减,而让它完整呈现(译文):
某僧问曰:“余生性急躁,家师想尽办法也无法改正我的个性。虽然我明白这是个相当不好的毛病,也知道是非改不可,却因为生性如此,无论如何总是改不过来。希望这次能够因为禅师的指示而有所改进。如果真的能够更正这个坏毛病,我将一辈子铭记在心,感激不尽。”
禅师答曰:“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不知这个急躁的毛病此刻是否在你的身上,如果在的话,请拿出来刘我来修理修理它吧!”
僧云:“可见这个急躁的毛病并非天生的呀!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因缘聚合时它就自然产生。那是因为贪著自己的色身,什么事都先为自己的利益著想,才不会汲汲营营于外在的事物。因为这种强烈的私我之欲念,急躁自然伴随而生。因引若说这个急躁的毛病是天生的,就是陷父母亲于不义,可以说是大不孝之人。要明白父母亲所赋我们的,除了一颗佛心之外就没有别的了。因为自己贪著色身而有私我的产生,如果认为天生如此那就大错特错了。没有私我的念头,自然急躁之性也无从而生。一切的颠倒也是如此。因为贪著自身,所以有私我之欲望的产生,由于这个欲望的蒙蔽,于是对一切事物也就起了颠倒妄想。众生因为习性使然,便误认为本来天生如此。并不是只有你一人如此,可以说世人皆有此颠倒妄想。妄念替代佛心,想要止息妄念,却又成了以妄止妄,因为妄念不断累积的结束,便造成无始劫来的习气,竟然将它归咎是天性而认为无法改正。切记呀!切记!一念生迷则恶业自起,哪涧水流入低窪处,一旦堕入了三恶道(注二|),恐怕历经万劫也不得复生了。譬如因为私我欲望所造成的习气,使得原本为恶之事,却由于为己所好,一旦他人嫌厌之时便生起嗔恚之心,并且颠倒是非,称恶为善。或因自私的习气,使得原本为善之事,却由于为己所恶,一旦他人喜乐之时,便云何喜之有,并且颠倒是非,称善为恶。对于一切事物因为一念生迷而颠倒是非,不辨善恶,从此死后心将堕入畜生道,轮转生于鸟、兽、虫、鱼之中,待业报受尽又堕地狱,累劫受苦,要想再生人间,其机会有如等待优昙花(注三)开一般地渺茫。在座每个人都是极为幸福之人,既生而为人又可得闻佛法。
如今大家在这里又听到了人人皆具不生之佛心,而此佛心因不生而灵明的大法,亦如优昙花开之难能可贵。但愿大家都能因而了解——众生因为贪著自身而生迷,因迷所造成的习气使自己以为天生如此——这样的错误,能够决定以佛心自处而不再生迷就好。但是实际上众生往往因为不能体悟佛心之尊贵而一再地执迷不悟。要知道,凡夫不迷则为佛,佛迷则沦为凡夫,心、佛、凡夫其实是体的,并不是在心之外还有开悟成佛这样的东西。希望大家能够仔细去体会这个道理。
你会急躁的原因,是因为当外在的事物不顺自己的心意之时,由于私我的作崇,使得你想急于去改变它所以才会感到急躁。像这样困为私我的欲望所产生的毛病,却硬说是天生的,简直是陷双亲于不义,可说是大逆不道之人。再说如果真的是天生的,必然片刻不离你身,那么想改正也是不可能的。既然已经证明了不是天生的,可见还是可以改正的。
易急躁的毛病完全是因为六根(注四)之时,由于贪著自身的缘故,当外境不顺心、不如意的当下所自然显现出来的。如果不是为自己著想,那么自然也不会有这个毛病产生了。
今天既然大家都已经知道这个道理,那么就先以一个月的时间去尝试战胜私我,以不生的佛心自处看看吧!如果能够养成以不生的佛心自处的习惯,相信大家必能逐渐地不为外物所迷惑而生起妄念。若能做到时时刻刻皆以生不生的佛心居之,便是现世的活佛如来。在座的各位!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就当作今天是人生另一个新的开始吧!也许原本的人生有许多事物来障碍你们,使你们无法听信而去实践,如今就当作换了一个新的人生,无牵无挂地,在听了这样的大法之后,能够当下即刻奉行,必然有所成就。
若依盘珪禅师所言,这些似乎都是我们可以做得到的。就让我们先尝试一个月看看吧!如果途中不幸失败,不妨再重新开始。总之,这是个令人十分愉悦的事,毕竟这样一来不但可免除因为时间去禅堂而无法学禅的烦恼,而且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不生禅”不正是最适合我们现代人的一种禅法吗?
注一 阿修罗和简称,是一种常与帝释天战斗的鬼神。
注二 佛教将未开悟的世界分为六道,即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其中的畜生、饿鬼、及地狱三道,是苦不堪忍的世界,故被称为“三恶道”。
注三 是传说中每三千年一花一次的植物。
注四 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根者能生之义,如草木有根、能生枝杆,识依根而生,有眼根则能生眼识,余可类推。
注五 又名为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因此六境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对之境界,故名六境。
--------------------------------------
Technorati: Buddhism Buddha Buddhist Dharma Compassion Wisdom Religion Meditation Zen Philosophy Spirituality Inspiration 盘珪永琢 Insight
“Sariputra, if there are people who have already made the vow, who now make the vow, or who are about to make the vow, ‘I desire to be born in Amitabha’s country,’ these people, whether born in the past, now being born, or to be born in the future, all will irreversibly attain to anuttarasamyaksambodhi. Therefore, Sariputra, all good men and good women, if they are among those who have faith, should make the vow, ‘I will be born in that country.’”
~ Amitabha Sutra
When I obtain the Buddhahood, any being of the boundless and inconceivable Buddha-worlds of the ten quarters whose body if be touched by the rays of my splendour should not make his body and mind gentle and peaceful, in such a state that he is far more sublime than the gods and men, then may I not attain the enlightenment.
~ Amitabha Buddha's Thirty-Third Vow
Monday, February 16, 2009
不生的佛心
Posted by Colin at 2/16/2009 12:27:00 PM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hare your views on the post...